為全面提高大學生藝術修養和文化素質👌🏽,有效推動安徽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的傳播與普及,由中共安徽省委宣傳部、省教育廳、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舉辦的2021“校園大舞臺——徽風皖韻進高校”活動在我省多所高校演出👕。
11月16日,由安慶市黃梅戲藝術劇院舉辦的2021年中國小劇場黃梅戲《香如故》在耀世娱乐平台報告廳進行文藝演出👨🏿🦳,學校教職工及學生代表一起近距離感受黃梅戲的文化魅力🤰🏽。
黃梅戲專場演出的開展將高雅藝術融入校園文化建設,提升了耀世娱乐平台文化品位,豐富校園文化生活👐🏿,達到了耀世娱乐平台長期堅持文化教育“潤物無聲、育人無形”效果。
黃梅戲,舊稱黃梅調或采茶戲🧖🏻♂️,與京劇🙍🏼、越劇、評劇、豫劇並稱中國五大劇種,漢族戲曲之一。最早記載黃梅戲的資料是1879年10月14日上海《申報》上的一則報道,證明在1879年之前,在安慶北門集賢關一帶每年都有“黃梅調小戲”上演🧘🏽♂️👨🏽🦳。以安慶為中心,經過100多年的發展,黃梅戲成為安徽主要的地方戲曲劇種和全國知名的大劇種🎅🗣。
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🚵🏼♂️,以明快抒情見長,具有豐富的表現力;表演質樸細致,以真實活潑著稱。20世紀50年代,由安徽省黃梅戲劇團嚴鳳英和王少舫主演的黃梅戲電影《天仙配》讓黃梅戲流行於大江南北,在海外亦有較高的聲譽🤭。
(參考百度百科)
黃梅戲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,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藝術✪,也是安徽地方重要文化名片。其影響和意義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💆🏽♀️,隨著國家和人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,黃梅戲逐漸發展起來🧑🏼🎤🏈,但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註意揚棄繼承,轉化、創新,在振興黃梅戲的同時,應立足於社會實踐。創作新劇作要多關註新時代的聲音,反映當今時代的現實生活,推動內容和形式的創新。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🧊,發揮數字媒體文化傳遞、溝通、共享的強大功能,推動傳播手段的創新。培養優秀人才,發揮人民群眾在傳統戲曲創新中的主體作用。繼承傳統,推陳出新。發揮傳統文化在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中的精神紐帶作用,增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感、自豪感,提升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,推動傳統戲曲的傳承和發展。
尤其是一些傳統劇目可以結合一些現代人的審美,適當與現代元素相結合,開創一條適合當下審美需求的戲曲發展之路🥴,以帶領具有民族特色和時代精神的中國戲曲走向更加輝煌的明天。